1月11日 胶东区实行整编
联系单位:烟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环山路2号润利大厦
邮编:264003
咨询电话:0535-6732056
技术支持:水母网
邮 箱:shm@shm.com.cn
来源:《见证:胶东革命历史遗址选编》2021-12-21



  黄城阳村位于龙口市石良镇东南部山区,与蓬莱、栖霞相邻,为三县交界之地。四面环山,整个村庄隐蔽在层峦叠嶂之中,地势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山外,当年这里是胶东重要的抗日根据地。黄城阳村现有两处保存较为完整的革命旧址,一处是中共黄县县委旧址,为两间老式泥胚砖木瓦房;另一处是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旧址,为三间石头房。 1992年5月23日,黄城阳革命根据地旧址被龙口市人民政府列为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7月23日,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对敌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9年初,日伪军张宗援、刘桂堂部向胶东根据地大举进犯。3月2日,黄县城被占。为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共黄县县委领导抗日军民依托南部山区,建立了山区抗日根据地,集聚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织发动群众加强民主政权的建设,坚持对敌斗争。在此背景下,地理位置特殊和群众基础较好的黄城阳村就作为中共黄县县委驻地和抗日根据地大后方。胶东地区各级党政机关、部队及地方武装,都先后进驻过黄城阳村,依托艾崮山区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参军参战,领导各县开展武装斗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先后进驻过黄城阳村的党政机关有黄县、蓬莱、栖霞三县县委县政府,蓬黄战区指挥部,中共胶东区委,中共北海地委,胶东反投降指挥部等;武装部队有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清河独立团、山东纵队第五旅的十四和十五团、北海交通营、黄县县大队、黄县独立营等。许世友、林浩、吴克华、曹漫之、孙端夫、孙执中等胶东和蓬黄栖三县党政军领导人都在这里工作、生活过,黄城阳村成为胶东抗日力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中枢。

  1941年著名的牙山战役作战方案就诞生在这里,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旧址曾留下红色印记。当年2月17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指示五旅五支队于3月至7月在胶东发起反击国民党投降派战役。

  驻清河区的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许世友率清河独立团(由3旅7团的两个营和9团的一个营组成)开赴胶东参加此次反投降作战。3月14日,许世友与胶东区委林浩等领导同志在黄城阳村召开了一整天的作战会议,成立了胶东反投降指挥部,许世友任指挥、林浩任政委、吴克华任副指挥,第五支队司令王彬任参谋长,指挥部还研究制定了反投降战役作战方案。反投降战役历时5个月,全歼蔡晋康、苗占魁部等国民党部队1.5万人,狠狠打击了赵保原、秦毓堂等胶东反共投降派的势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恢复了牙山抗日根据地,使胶东区东西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扭转了胶东抗战的局面。

  二、抗日军民的坚强后盾

  抗战期间,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黄城阳革命根据地成为胶东地区的后方补给中心和医疗基地。胶东兵工厂、被服厂、修械所、北海后方野战医院,北海电话总局等先后进驻过黄城阳。抗日民主政府还在黄城阳村开办了织布厂、印刷厂、墨水厂,榨油厂等工厂作坊,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根据地人民围绕参战、参政、生产、学习、锄奸瓦敌等任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动员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拥军优属,慰问部队。黄城阳村的男女老幼,不论是村干部还是老百姓,上至80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儿童,人人都为抗日救国出力做贡献,缝衣服、做被褥、纳鞋底、做饭、打水、照顾伤员、站岗放哨不一而足。一批批枪支弹药、粮食药品、军服军鞋等军用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出;从前线抬下来的伤员们在村妇救会员们的悉心照顾下得以重返战场。

  黄城阳革命根据地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为革命战争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在这里,各级党政机关、部队指战员及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和民兵等群众组织利用战斗的间隙,学习革命理论、军事和文化知识,学唱抗战歌曲,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并深入敌占区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瓦解日伪军。为了培养抗日战争急需的军政人才和革命后备力量,中共北海地委、黄县县委和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黄城阳村创办了鲁迅小学。在紧张的战争形势下,学校克服重重困难,采取教育与抗战救国相结合、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急需人才,有些学员毕业后成为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和革命军队指挥员,这里开办的鲁迅小学也以培养革命干部而闻名胶东抗日根据地。

  三、饱含血泪的卓绝付出

  日本侵略军为了摧毁黄城阳这块红色根据地,先后对其进行了8次疯狂的“扫荡”,使这个200多户、800多人的村庄几度遭受洗劫沦为废墟。整个抗战期间,日军每次到南部山区“扫荡”,黄城阳都是首当其冲。从1940年到1942年连续三年,老百姓都是在山上过的春节,供奉的家谱和财神爷也只能挂在地堰上。全村死于敌人屠刀枪口之下的就有30多人,伤残致死和冻饿惊吓而死的有300多人,出现了家家添新坟无人不戴孝的凄惨景象。全村房子被烧掉917间,有的房子3次被烧。被敌人焚毁的房屋和抢走的牲畜和粮食不计其数。每次“扫荡”过后,群众要吃无粮,要穿无衣,要住无房,被迫躲进山里,靠挖野菜、摘野果充饥度日。

  面对敌人的残酷暴行,黄城阳人民顽强不屈,他们咬紧牙关忍着巨大悲痛,动手掩埋亲人的尸体,重建被烧毁的房屋,恢复农业生产,告别乡土参军参战,支援杀敌作战。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黄城阳人民为支援胶东地区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面对缺衣少食的困境,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开展纺纱、织布、开荒造地等方式解决军民的衣食问题,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他们屡屡把幸存的粮食磨成面粉送往部队,自己却吃糠咽菜。在支援蓬莱大崔家战斗中,他们甚至把仅有的地瓜种从地里扒出来,洗净煮熟,一篓篓地送往前线。

  黄城阳革命根据地,在黄县和胶东地区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