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口市东莱街道泉水疃村东南凤凰山上,陵园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5亩,是胶东地区规模较大、建设较早的陵园之一。园内群体结构疏密得当、主次分明,古松掩映、花草繁茂,气氛庄严肃穆,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为了安葬和纪念牺牲在龙口大地的革命先烈,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1953年黄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烈士陵园。经过多次选址论证,确定在县城东南2.5公里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北麓修建。1956年8月陵园破土动工,1958年10月落成。当时全县人民免费出工,工程实际耗资仅2万元。此后,县委、县政府不断完善规划,及时修缮维护、整修园容,续建烈士纪念建筑。1985年,县委、县政府着手对陵园进行重新修建,1987年清明节完工。陵园面积扩大5亩,四周加筑围墙,建成了标志性的“凤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烈士灵堂、烈士事迹展室等建筑,此次修缮共收到全县人民捐款10万元。1996年10月,陵园内任常伦烈士理石雕像落成;2002年清明节,“第三军”第三大队群体雕像落成。园容环境的不断优化、纪念设施功能的日臻完善,使龙口烈士陵园成为一处大型综合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0年6月,陵园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列为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依山傍水,呈东南、西北走向,以牌坊为中轴线,建有5条道路,把陵园分割成四大部分,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肃穆庄重的人文景观。主要纪念场所和设施有:牌坊、主广场、革命斗争史馆、烈士事迹展室、革命烈士群雕区、辛亥革命纪念区、任常伦雕像区、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综合办公区。陵园入口位于西北端,立有高9米、宽12米的纪念牌坊。牌坊雄伟壮观,上额正面镌刻着“烈士陵园”四个大字,最顶端竖立的是红色五角星,仿佛烈士热血凝结,光芒四射,辉映千秋。穿过牌坊,是占地5400平方米的主广场,可容纳15000人进行集体活动。沿着陵园中心主道往南两侧是雕像区,东侧是著名的战斗英雄任常伦持枪站立的独体白色理石雕像,雕像高11米,雕像区占地500多平方米。碑座正面有张万年的题词“战斗英雄任常伦”,背面有任常伦生平简介。对应的西侧为6位不同风格姿态的军人群体雕像,是为纪念1938年初黄格庄起义时成立的共产党领导下的黄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第三军”第三大队而建的。辛亥革命纪念区位于“第三军”第三大队雕像群的一侧,内置辛亥革命元年留下的纪念碑两块,上刻有烈士名录和驻烟部队司令官连成基的题词。广场南端甬道的石阶上竖立着两块黑底白字的大挽联牌:“挥泪继承先烈志,誓将遗愿化宏图”,写出了前来进行悼念活动人们的心声。挽联的两侧建有造型古朴典雅的烈士事迹展室和龙口革命斗争史馆,陈列烈士遗物6件,52位龙口籍著名烈士的图片、事迹简介展板等50余块。沿着甬道拾级而上,两侧是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烈士墓区,安葬着740位从辛亥革命至建国后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烈士。墓区顶端是四座外形较大的坟墓,长眠着4名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著名先烈:黄县副县长兼公安局长于耀光、黄县抗日大队副大队长李玉玺、北海军分区独立一团副团长林省亚、蓬莱县武装部长田大川。整个墓区古松掩映、绿坪铺展,象征着英雄们浩气长存,万古流芳。
陵园东南端的最高处矗立着高20米的纪念碑,碑体面朝西北,呈四方立体塔型,碑座表面用大理石镶敷。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凤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采用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体,苍劲激越,闪闪发光。左右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黄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和县长的题词,背面是中共黄县县委、黄县人民政府重修陵园碑记。远远望去,纪念碑凌空矗立,直指云天。
烈士陵园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材。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清明节、七一、国庆节期间来陵园瞻仰先烈的群众达3万余人次,发挥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一些单位党、团组织,还特地到这里来为新党员、新团员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把烈士陵园当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烈士陵园还是龙口市党史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陵园广场举办龙口地方史图片展览,由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任常伦烈士、“第三军”第三大队雕像以及于耀光、李玉玺烈士的英勇事迹等,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