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招远县队部成立地旧址位于招远市夏甸镇高山洼村142号。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国民党被迫释放政治犯。招远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转移到外地工作的共产党员纷纷返回家乡,与在家乡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联合,组织了抗日团体,开展救亡运动。其中,招远的“民先队”发展尤为突出,成为抗战初期带领全县人民反抗日军侵略的核心骨干力量。
1937年冬,莱阳县王子芳等人到招远县三区南部(现属毕郭一带)方家、大曲庄、万福庄等村发展“民先队”队员。他们通过抗日前线的党员于任衡、李铭山等人的关系,首先发展张元凯、林庆宝等人加入“民先队”。这些同志又通过亲友、同学关系,迅速将“民先队”组织发展到周围十几个村庄。到1938年2月,发展队员数十人,并成立了“民先队”三区区队部。区队部建立后,组织发展更加迅速。到夏天,发展到近百人,成为全县民先队队员最多的一个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剑波在济南高中加入“民先队”。不久,中共党的上级组织派他回家乡招远县六区(今属蚕庄镇)发展“民先队”队员。1937年冬,他与冯升堂等人一起发展“民先队”组织,并成立了招远西北乡抗日救国团。
招远九区(今属张星镇)的张嘉会(张干,现名张谦恒)曾在烟台上过学,1936年由李殿卿介绍加入“民先队”。1937年冬,他回到家乡,一边教学,一边从事抗日工作,并开始秘密发展“民先队”队员。同时公开建立招黄边界青年抗日救国会,秘密酝酿建立抗日武装部队。
招远县的青年人参加“民先队”较早、活动范围较大、较有影响的是张子良、李厚生、刘儒英等人。1937年10月,李厚生、于学尼等人先后出狱。李厚生出狱后,党组织派他回招远发展“民先队”组织。他来到家乡四区高山洼村(现属夏甸镇)发展“民先队”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他和张子良、刘儒英、滕利刃(滕胜)一起,先后组建了一、二、四、五、七、八等6个区队部。翌年1月,在高山洼村成立了“民先队”招远县队部,张子良任队长,李厚生任组织部长,刘儒英任宣传部长,李丰仪任军事部长。此后,三、六、九3个区队部也相继建立。1938年春,全县9个区都建立了“民先队”组织。同年4月上旬,全县各区“民先队”代表在三区牟疃村(今属阜山镇)召开全县“民先队”代表大会,3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招远县“民先队”县队部,张子良任队长,刘儒英任组织部长,滕利刃任宣传部长,梁歧山任交通部长,许剑波任军事部长。
招远“民先队”组织从建立、发展到撤销,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发展了数百名队员,为宣传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招远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各个抗日团体培养了骨干,动员了上千名群众参加抗日武装,为招远县抗日武装及人民军队的发展增加了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