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山,男,1927年生,山东掖县(今莱州)人。1940年入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胶东期间,历任胶东十四团连长、营长、参谋等职。离休时任第二十八军副军长。现居住于石家庄军休所。
参军娃娃班
抗战爆发时,我刚10岁,掖县当时的学校都教唱流亡三部曲、唱东北歌、“九一八”事变的歌,我们就跟着学。当时掖县县长叫余朗,他就说,演个戏,演个节目什么的,说说日本人怎么占领了东北,沈阳为什么丢了,讲日本人如何如何地坏,如何如何地杀人放火。我们老家有一些从东北跑来要饭的,家让日本人烧了,没办法就跑到关内来了。那些东北人跑出来了,没有家,也没有饭吃,到处要,要到就吃,要不到就不吃,看着怪可怜的,一般到我们掖县这个地方,老百姓都主动给他们吃的,基本上都是做好了给他们送过去。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就感觉日本人太坏了,那时还没产生要打他的意思,光知道赶快躲,赶快跑。以后,就觉得日本人怎么这么坏呢,都说不行就去揍他,后来我们那个老师,他也觉得,跑不行,咱们走吧,组织起来去打他,1940年带着我们这个班级一块就参军了,一参军就去了特务团的三营三连,成了“乔八爷”的兵。这个“乔八爷”可真厉害,后来冯德英《苦菜花》中的“柳八爷”和曲波《桥隆飙》都是以他为原型写的。他原名叫乔明志,昌邑人,1930年左右到掖县的王贾村落户。日军进犯胶东后,他成为游击队员。1938年3月,掖县玉皇顶起义后,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他任侦察大队长,常常带着队员深入敌穴,侦察除奸,屡建奇功,1940年赴延安受到中央首长的嘉奖。
第一次参战
1940年,招远城的日本鬼子出来“扫荡”,经过道头、南诏、夏甸一带,我们就在道头那儿搞打击。当时敌人出来一个小队,我记得那个小队长叫小林渡边,他出来几个车,咱把车一炸,就冲上去了,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敌人用的是刺刀,咱们连刺刀都没有,就用大刀。我那时候小,又刚当兵不久,大刀拿不动,手榴弹的弦是丝线,拉不断,又怕扔不出去,伤着自己人,手榴弹都不敢扔。我那时候还当班长,最后没有办法,跟敌人拼刺刀,一个人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三个,三四个弄他一个,有的抱腿,有的抱腰,有的用牙咬,有的拿棒子敲他的头,他戴着钢盔,当当响。我们那个班叫娃娃班,都是小孩,我那时候还不到15岁,个子高,就拿了一个棒槌(洗衣服用的那个)打。我们还有个二班副,把鬼子耳朵给他咬掉了,搞到一支枪。我们娃娃班搞了大概七八个鬼子,搞了一天缴了7支步枪,一支轻机枪。我们第一次跟日本人交手缴获了这么多,就是十三团一个团一下子也缴不了这么多的武器。为什么胶东的装备比别的地方强,就是因为胶东打仗多,打仗多缴获就多,缴获的多,就把小米加步枪换掉了,三八大盖,也有刺刀。当时完全是近战和交手战。我们这是一个娃娃班。那时小孩怕死,但都知道日本人坏,就干他。大一点的就拿刺刀,拿枪把,小一点的就用牙咬,比我小一点的就咬,干!最后把小林渡边给抓到了。他是个小队长,带了十来个鬼子,好多伪军。小林渡边被抓后还不服气,捡了个石头砸自己脑袋,想自杀。我们看笑话,你杀吧。拣个石头交给他,你接着砸。他也不砸了。
抗战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日本把我们胶东人弄得很惨,胶东有多少次“扫荡”啊,胶东的“扫荡”太多了,1940 年、1941 年、1942 年,每年都有,并且有时还不止一次。大“扫荡”出来就是烧光、杀光、抢光。特别是老根据地,敌人认为比较有名望的地方,那都搞得光光的。老百姓被杀得没办法了,不得不反抗。所以老百姓不管是老的少的,跟咱们都是一个心眼。不管到哪里,你睡大觉也没事,有人给你站岗。我们没有单独住过,反正部队到哪都放哨,群众也放哨。隔着老远,敌人一出来,我们就知道了。
那时咱装备不行啊,打仗规定,只能打一发子弹,多了不准打。就这样,打一发还不一定响。咱们枪也不行,都是老枪,打人隔得近行,隔得远就不知道上哪去了。为什么我们最后还能取得胜利,实际上靠的是老百姓,靠的是群众,靠的是老乡,没有老乡打不了。比如说到冬天,要穿棉衣了,我们的棉袄、棉衣都是老乡给我们缝起来的。说是“娘们树下缝衣裳,缝好了衣裳送前方”,身上有衣裳,还要有粮。我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镰刀,用武装来保卫我们的秋收。老百姓就跟我们非常配合。一说是日本人要出动了,我们事先就知道了。老百姓给送信,送情报。胶东那个时候的老百姓,胶东的党、政、军,基本上是结合在一起。老百姓也是民兵,政府机关又是军人, 又是政府工作人员,都有武装。县里有个县大队,后来改成叫独立营。
我养伤也很有故事,那时候没有正儿八经的医院,医院就是分布在村子里,那就是在老百姓家里头。我在大韩家养伤有两三个月,吃的住的都是老乡的,咱们就是护士来换换药,医生来看看。
胶东走出的子弟兵
胶东的几个部队打仗多,根本就没离开过战斗,特别是十三团、十四团、特务团, 大小战斗都参加。十三团包括了各个分区的独立团,像西海独立团、北海独立团、东海独立团、南海独立团,这一个团,那一个团,筹起来,就成了一个军了。十四团到东北去,也带了好几个团去的。各个区都有个独立一团、独立二团,有的还有独立三团。独立一团一般打仗比较多。在胶东的所有的战斗都离不开这几个团。像打栖霞长沙埠, 不是单独一个团打,十四团主打,十三团在旁边支援,联合起来。
(采访:烟台市胶东红色文化办公室 撰稿:郭恩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