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 胶东区实行整编
联系单位:烟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环山路2号润利大厦
邮编:264003
咨询电话:0535-6732056
技术支持:水母网
邮 箱:shm@shm.com.cn
来源:《先导:胶东革命历史人物选编》2021-12-16

 宋海艇(1892 ~ 1984),名涛,字海艇,山东省莱阳县水口村人。他9岁上学,在私塾读书12年后,又先后在莱阳县立高级小学、莱阳中学、掖县省立九中读书五年。1917年在莱阳县淳于小学任教员。

 1918年夏,宋海艇辞去教职,考入山东省益都(青州)甲种农业学校。翌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革命洪流激发了他的反帝爱国热情。于是,他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之中,在斗争的浪潮里,经受革命风暴的洗礼,不断提高自身救国救民的思想觉悟。这年,他借暑假回乡之机,在万第小学组织师生宣传五四精神和开展查封日货等活动。秋季,他以山东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上海法租界内由施洋同志为首召开的“全国各界联合会”。第一次聆听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口号。从此,他懂得了许多爱国爱民的道理,逐步成长为一名有学识有抱负的青年,决心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革命事业。

 1921年夏,宋海艇经同学介绍到山东省教育厅举办的讲演所里做了一年的抄写文字工作。在工作中,他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进一步激发了他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热情。他深深认识到,欲救国救民,必须继续求学寻求革命真理。

 1922年夏,宋海艇考入济南山东农业专科学校。在学校,他除刻苦攻读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学习时事政治,研究“三民主义”,并经常与忧国忧民者交往。1924年,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期间,他由同学吕宪斌介绍加入了国民党。从此,他积极参加该校进步团体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这年,他求学供给困难,面临失学的境遇。在危难之际,欣逢过去在青州甲种农业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吴晓初慷慨解囊,资助其学费,才得以继续攻读。吴晓初不仅是宋海艇的真挚朋友,而且也是他走向革命道路的启蒙先师。吴晓初经常启发他:“三民主义虽然进步,但不如共产主义革命彻底”,并介绍《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让他学习。在吴晓初的熏陶下,从道义上奠定了他信仰和向往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从而指导了他的革命行动。

 1925年春节,宋海艇利用探家的时机,对家乡的小学教员、贫苦农民积极宣传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并在莱阳城城隍庙会上,向群众和绅士们进行演讲。这些活动对于唤起当地民众起来反帝反封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标志着宋海艇走上了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宋海艇在济南各群众团体召开追悼孙中山的大会上,挺身而出,向群众广泛散发宣传材料,积极组织为青岛罢工工人募捐。在这次活动中,由于他表现勇敢坚定,会后,便由吴晓初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宋海艇是胶东农村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农村播下的第一颗革命火种。这年暑假,宋海艇接受了党组织交给他筹建济南面粉厂总工会的任务。党的信任和重托,给予他极大的鼓舞和力量。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跑遍了济南十多个面粉厂,利用自己编写的宣传提纲,边宣传,边落实工人代表。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军阀张宗昌在济南大肆捕杀共产党人。11月,中共山东地委机关遭破坏。党组织指示宋海艇,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回原籍开展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共产党员。于是,他立即把大褂当了15元钱做路费,回到家乡莱阳县万第镇水口村。

 宋海艇回乡后,在万第小学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他以五卅惨案中,日本资本家枪杀上海日商纱厂工人顾正红的罪恶事实,向民众宣传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革命道理,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这期间,他一面宣传,一面物色发展党员对象,经常组织宋海秋、宋云程等进步教员学习《共产党宣言》《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向导》等革命文章和刊物,让他们尽快提高思想觉悟,并成为莱阳初期党组织活动的骨干力量。

 不久,宋海艇又经宫俊亭介绍到万第镇后瓦马村小学,继续以教师的身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年冬至翌年春,以“信仰共产主义”为要求,先后发展了万第村小学教员宋海秋、宋云程、梁逵卿(又名梁洪占);水口村小学教员宋续唐(又名宋继先);石龙沟村小学教员孙亭午;南石础村小学教员于冠三(又名于殿君);小院村小学教员赵百原;陡山村小学教员官寅卿等八人为共产党员,这是他在胶东农村播下的第一批革命火种。

 随后,宋海艇以这些党员为骨干,在水口、石龙沟、护驾崖、鲍村、南石础、小院、陡山等村办起了农民夜校,组织贫苦青年识字学文化,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揭露张宗昌横征暴敛和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罪恶事实,号召穷苦人民团结起来同他们做坚决斗争。他和党员骨干一起,先后在万第周围30余个村庄发展农民协会会员200余人,发展党员20余名。自此,莱阳的革命火种已呈现出燎原趋势。

 宋海艇不失时机,以万第镇为中心,继续风餐露宿,四处奔波,积极开展农民运动,不断扩大党员队伍。到1927年春季,党的活动扩展到海阳的夏泽、黄崖底、桑梓口等村。夏季,凡是有共产党员的村都建立了农民夜校和农民协会组织。这些村的农民协会会员通过上夜校,学政治、学文化,很快提高了思想觉悟,逐步认识到共产党是穷人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大部分青年积极参加夜校学习;广大贫苦农民都十分渴望新政权的诞生。这为后来的中共莱阳第一届县委的建立及“胶东抗粮军”的成立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正值莱阳党的活动顺利开展的时候,反动势力进行了猖狂的反扑。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全国普遍实行清党反共政策。夏季,莱阳籍的北大学生葛锦堂(又名葛覃)带着清党任务从北京回到水口村。他首先大肆美化国民党,贬低共产党,并扬言要成立国民党莱阳县党部。宋海艇与葛锦堂针锋相对,决定到义谭店小学联系以前的老同学赵国栋抢先成立由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县党部。然而,由于赵国栋胆小怕事不敢露面,加上候选人未得到多数人通过,结果没达到预期目的。这年秋季,正当宋海艇准备继续扩大党的队伍,健全党的组织之时,莱阳地区党的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警觉,张宗昌下令通缉宋海艇。他被迫将党的工作暂交给宋海秋负责,只身离开莱阳去外地躲避风险。

 1927年秋至1938年春,宋海艇离开故乡十余载,先后在栖霞、烟台、长岛、威海、肥城、泰安等地,做过教员、记账员、宣传员和经营果树苗圃以及当过林业工人。这期间,一直没有与党组织接上关系。

 为了继续投身革命事业,1938年3月,年近半百的他毅然参加了长清大丰山游击队。在部队,他先后担任过战士、特派员、锄奸股长等职。八年戎马生涯,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1939年1月在茌平杨庄战斗中,他英勇杀敌,身负重伤,被评为“贰等乙级”残疾。1945年2月,出席了冀鲁豫边区行署群英大会,荣获“二等工作模范”光荣称号,并授予奖章一枚。1946年春,由部队转到地方做农林工作。1956年6月退休(后改为离休)。

 1981年11月,经山东省委审定批准,恢复了宋海艇1927年秋至1938年7月中断之党龄,实现了他晚年最大的夙愿。

 1984年10月19日,宋海艇在泰安病逝,终年94岁。

 宋海艇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参加革命60多年,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他作为胶东农村第一位共产党员,为胶东早期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胶东人民永远怀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