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源(1901 ~ 1933),原名张守安,化名舒实夫,绰号舒大牙。山东省博兴县阎坊乡高渡村人。
张静源7岁入私塾,后入博兴县高等小学。16岁到19岁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读书。这期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济南学生罢课、游行活动。他同广大师生一道冲破警察的包围,走向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呼唤民众团结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从此,他萌生了强烈的民主意识,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接近进步人士,探寻革命的真理。
1921年,张静源毕业后返回原籍,在史口村小学教书。由于成绩突出,1923年被博兴县教育局聘为督学。后经人介绍到崂山县九水、李家庄、青岛礼贤中学附小教学。
1927年张静源被聘为青岛市沧口区宋哥庄小学校长,他免费吸收贫苦农民子女上学,使适龄儿童入学率激增。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学生由百人增到400余人。1928年张静源脱离国民党,经张子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宋哥庄小学党支部书记,按照中共青岛市委的指示,领导大枣园、仙家寨、南渠、赵哥庄、李村等地下党组织的工作。他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扩大组织。仅在宋哥庄小学,就发展了十余名党员。他还利用回家探亲之机,于1930年发展了小学教师李天佑、青年学生张仿(即张福生)、青年农民李旭林等人入党,培养了博兴县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组建了博兴县第一个党支部。这批共产党员中,有的成为1932年8月“博兴农民暴动”的骨干分子。
张静源在宋哥庄小学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扩大校舍,购买进步书籍和报刊,创办“平民夜校”,吸收工农出身的男女青年入学,还组织群众,与破坏妇女上学的恶霸村长刘作澍作斗争。
张静源亲自到夜校讲政治课,揭露地主、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向工人、农民灌输革命思想,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夜校的学员大都分别在富士、钟渊、宝来等纱厂做工,他们响应中共青岛市委的号召,积极参加罢工斗争。
张静源为党的事业奔波操劳、积劳成疾,有时胃病复发,呕血不止,仍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1931年春,中共青岛市委被破坏,全市党的工作几乎全部停顿,唯有张静源领导的宋哥庄党支部保存了下来。省委派去恢复整顿党组织的新任青岛市委书记李春亭,就是通过宋哥庄党支部与沧口区各大工厂联系,领导了各纱厂工人的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日本特务探悉到领导青岛纱厂工人罢工的成员中有张静源,青岛市警察当局决定逮捕他。为此,青岛市委转报山东省委批准,同意张静源转移到莱阳工作。
张静源早在任宋哥庄党支部书记时,就对莱阳党组织表示关切,曾派莱阳籍党员宋继先同志回乡联系。莱阳的谢明钦也曾派周仿前往青岛去接洽,双方来往密切。张静源对莱阳党组织的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自从1928年莱阳县委第一任书记李伯颜被叛徒杀害后,莱阳党组织就与上级党组织失掉了联系,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亟待整顿。
1932年5月22日,张静源来到莱阳。不久,他便在褚家疃发展了谢明钦、孙奭平、战立山、徐元义等人为共产党员;在莱阳乡师介绍了学生刘松山、王之凤等人入党。后来,他以教学为掩护,先后在万第、水口、灵湖小学、莱阳县立初级中学及莱海边区农村,建立和恢复党组织,发展党员100余人,迅速扩大了党员队伍。
7月底,根据省委指示,在海阳县新庄头村刘松山家重新建立了中共莱阳县委,张静源任书记。刘松山、宋化鹏、宋云甲、宋玉桂、李仲林、谢明钦任委员。张静源根据上级党的指示,提出了今后要以“发展组织,建立武装,推翻国民党政府、军阀及大地主的统治”为主要任务。
县委重新成立后,接着组建了第一区、第五区两个区委。又在莱阳乡师发展了王志贵、黄日宾等人为共产党员,加之原有共产党员姜宗泰等人,莱阳乡师共有党员20余名,同年秋,按县委指示成立了中共莱阳乡师支部委员会,姜宗泰任书记,刘松山、王之凤任委员。
1932年8月底,为了开辟莱海边区党的工作,县委书记张静源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来到海阳县石马滩头村的香山小学任教。张静源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辟海阳党的工作,香山小学一度成为党在海阳开展活动的中心。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他同刘松山、王之凤等人,在海阳香山小学周围村庄先后发展了于侃之、刘仲益等80多人为共产党员。建立了中共夏泽村支部委员会,中共桃林村支部委员会,中共下虎龙头村支部委员会,中共槐家泊村支部委员会等四个党支部。同年11月,在大黄家村建立了海(阳)莱(阳)特支,张静源任书记,统一领导海莱地区党组织的活动。这样,海莱地区的党组织连成一片,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不到半年时间,莱阳新一届县委领导下的党组织已扩大到莱阳县全境、海阳西半部和招远县、掖县的南部边区。在新县委的领导下,瘫痪了4年之久的莱阳党组织重新活跃了起来。
1933年2月,按山东省委指示,张静源偕同爱人李淑德(字润吾)到牟平县刘伶庄(今属乳山市冯家镇)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工作。是年春,成立了中共胶东特委,张静源任书记,这是第一届胶东特委。从此,胶东地区有了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机构。
张静源东去文登、荣成、威海,西去海阳、莱阳、招远等地,检查部署党的工作,使胶东党的组织恢复发展得十分迅速,工作起色很大。 1933年春,中共山东省委遭到严重破坏,胶东党的组织同上级再次失去联系。6月,张静源几经周折到天津与中央北方代表接上关系。按照中央北方代表的指示,在莱阳县万第镇水口村成立了莱阳中心县委,张静源任书记。莱阳中心县委领导莱阳、海阳、文登、牟平、荣成、福山、蓬莱、招远等县党的工作。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仅莱海地区党员就发展到900余人,成立了100多个党支部。中心县委先后举办了3期党员训练班,为各地培训了60余名党员干部。这期间,中心县委在莱阳建立了三个区委,莱阳成为当时胶东各县党的工作最出色的县。
张静源千方百计筹建党的武装。1933年7月,选拔40多名身强力壮、机智勇敢的共产党员,组成以宫兼三、左武堂为领导的地下游击队,又名“打狗队”。这支武装活动在海(阳)、莱(阳)、栖(霞)、招(远)一带,昼伏夜出,时聚时散,在党的领导下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他们反对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反对旧官府的苛捐杂税,及时铲除叛徒内奸,保证了党组织的不断发展。他们先后奇袭羊郡盐务局、智取海阳泊子、夜袭金口(今属即墨)盐务局,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充实了武器装备,壮大了党的武装力量。
张静源选定牟平、海阳交界的霄龙寺作为中共胶东特委和莱阳中心县委的秘密机关,以开办鸡鸭公司为掩护,在那里密藏枪支弹药、油印机和党的文件,保证了中共胶东特委和莱阳中心县委及其所属组织、成员的安全。
1933年夏,张静源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实际斗争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带着爱人李淑德和刚刚满月的孩子到烟台筹设联络站。这时,中共青岛工委派李林到胶东巡视,发现徐元义擅自成立的莱阳县委与张静源领导下的莱阳县委相对抗,分别找两个县委的负责人谈话,并决定合并两个县委,由张静源兼任书记。野心膨胀而又狡黠阴险的徐元义,预感到不能独揽大权为所欲为,又忌恨张静源对他真挚的忠告和善意的批评。在交接过程中,伙同徐元章、李文芝、徐凤瑞等歹徒,于1933年10月12日在莱阳小徐格庄村东南看牛岗,杀害了优秀的共产党员、胶东党组织建设的奠基人张静源。张静源被害时,年仅32岁。
(详见本丛书《风云》之“中共胶东特委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