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若瑜(1915 ~ ),原名贾直,四川省合江县二里乡人。曾任胶 东军区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合江县二里乡,后迁居贵州赤水。1929年春,考入贵州省立第二中学,他一边勤奋学习,一边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取代名为“晴江”。1934年4月,利用亲属关系,到国民党八十五师(原黔军)工作,先后任该师教导大队卫兵排和五一〇团三营八连、机枪连的中尉排长,并在困难情况下独自展开秘密工作。1935年8月3日,国民党八十五师在湖北来凤的板栗园与红二、六军团遭遇。其所在的机枪连连长外出经商,临时让其负责指挥全连。他借此机会,不费一枪一弹把一个完整的机枪连交给了红军。被分配到红四分校任军事教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4月,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在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贾若瑜升任红六军团教导团总教。长征胜利后,成立中央红军大学上级干部大队,下辖两个队,贾若瑜任第一队队长。1937年1月,中央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贾若瑜任第七队队长兼教员。此后,又相继任“抗大”第五大队和“抗大”庆阳分校的主任教员。1938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深入敌后创办“抗大”分校,“抗大”本部分出部分干部和学员成立第一、第二分校,开赴晋东南和晋察冀,贾若瑜任“抗大”第一分校军事总教兼校刊编辑主任、 “第三支队”队长、第一大队大队长等职。1940年3月,奉命率“抗大”第一分校第一大队前往胶东,组建“抗大”第一分校胶东支校,并任副校长,后转任校长。1941年7月,“抗大”第一分校调出数百名干部去加强作战部队工作,贾若瑜任山东纵队第五旅参谋长,此后,直接参与和指挥了“第五旅”反“扫荡”、反投降,迎接友军山东保安第一旅姜黎川部和莱阳五龙河等的战役战斗。
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任参谋长。1943年初,“第五旅”机关与胶东军区机关合并后,贾若瑜任胶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后历任中共诸胶高工委书记、滨海第二支队队长兼政委,胶东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五旅旅长兼南海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胶济铁路东段自卫还击战役、即墨城阻击战。1947年7月,被任命为胶东军区参谋长兼前指(统一指挥胶东内线作战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指挥机关)参谋长,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对胶东重点进攻的全部战争。1949年2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先后协同解放军第三十二军解放青岛、协同二十四军一部解放长山列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兼济南市警备司令,协助军区首长进行海防建设、军队建设和支援地方恢复发展生产及支前等工作。1952年7月,调任军委作战部处长。次年初,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战争结束后,又回总参作战部工作。
1954年上半年,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底毕业后,调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1958年8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筹建军事博物馆,任筹备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1959年开馆后,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俱乐部主任兼军事博物馆馆长。1962年,调任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仍兼军事博物馆馆长和党委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在监狱中度过漫长的4年时间。
1975年7月,被分配到解放军军政大学任副教育长、军事系主任兼党委第一书记。1978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解放军军事学院,贾若瑜先后任教育长、副院长。在军事学院工作的十年间,先后编写了《合成军队野战司令部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统一作战思想,做好战备工作》《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军事战略几个问题的探讨》《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更好地贯彻战略方针》《省军区工作概要》《关于战争动员的几个问题》《参谋人员的素质与修养》《战争年代我军省军区的地位和作用》等多种著作,还主编撰写了一系列的教材和著作。1989年9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