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山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烟台市福山区狮子山东麓的回里镇胡家夼。
1938年2月,日军侵占烟台和福山后,国民党福山县县长、福山县抗日游击总队司令陈昱以狮子山南部为基地,把司令部设在牟(平)福(山)栖(霞)三县交界处的重镇——观水。日伪军到处修碉堡,三天两日到此“扫荡”。陈昱和盘踞在牟平县沐浴村的国民党投降派安廷赓、苗占奎,则兴师动众构筑工事,催粮逼捐。狮子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38年4月,中共牟福边区委书记陈耀亭、宣传委员辛冠吾到回里小学,恢复了党员王逸樵(1935年2月由辛冠吾在珠玑小学介绍入党,后因组织暴露,停止活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组织关系,又先后发展该校教师林纯之、赵维良、徐琳为党员,建立回里小学党小组,并在旺远小学、绍瑞口小学发展了数名党员,继之建立绍瑞口村党小组。与此同时,栖霞特支派常德山在姜家村发展数名党员,于1939年春建立了福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姜家村党支部。
1938年12月中共福山县委在张格庄的权家山村成立后,1939年5月决定在狮子山区成立南部分区委,林纯之任书记,徐琳任组织委员,王逸樵为宣传委员。7月,以李善本为书记的中共福山县委在张格庄村召开会议,听取来福山检查工作的东海地委宣传部长韩蠡宣讲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次会议使县委领导成员受益匪浅,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认识到战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没有根据地便不能支持长期和艰苦的抗日战争;要建立根据地,就要把党组织建设好,发动群众建立人民的武装和政权。
1940年4月13日,中共北海地委任命地委宣传部教育科长丁宗岳为中共福山县委书记。起初丁宗岳在城区北部的盐场小学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工作,县委驻地即设在盐场小学。5月,县委作出加强南部分区委的决定,使党的组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940年底,党员在10名左右并建起党支部的村庄有姜家、胡家夼、谭家庄、李家疃、东回里、西回里、张格堡、邹家房、马蹄夼、绍瑞口等村,还有一些村有了党员、建立了党小组。因此,狮子山区成为福山县党员数量最多、群众基础最好的地区。与此同时,中共胶东区委为扩大胶东抗日根据地,于1940年5月决定建立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共北海地委据此指示,派胶东鲁迅艺术学校校长来福山筹建抗日政权,经过一番艰苦的工作,在与福山西北部接壤的蓬莱县大道刘家秘密成立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丁宗岳在盐场小学工作几个月后,在县内国民党投降派策划反共活动的环境下,于1940年10月秘密转移到狮子山东麓的胡家夼村,中共福山县委机关也随之迁移到这里。被当地党员密设在胡家夼西北角进步人士胡超资的3间草房里。
1941年3月的胶东反投降战役,摧毁了国民党陈昱部在观水的据点。16日,中共福山县委在谭家庄村召开群众大会,张贴布告,公开宣布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驻地设在胡家夼村。布告贴到一些村镇后,群众情绪高昂,纷纷要求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县人民武装大队迅速由十几人扩大到100多人。县大队积极活动,使福山城南、城东南、城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为共产党所控制,并一度在城东七八华里的地区活动,令各据点的日伪军恐慌异常。
4月9日,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狮子山区的西黄山村召开全县小学教师大会。解放区、敌占区200余名教师与会,县长郝一军作了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县大队负责人讲了话。会议号召积极推行群众性的抗战教育,以狮子山区为依托,把抗日救国斗争向狮子山北部推进。同时,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全县划为8个行政工作区,其中一区(狮子山区)、二区(门楼区)、三区(绍瑞口、紫埠一带)均设立区公所;四区(宅院、浒口一带)、五区(芝水)和六区(疋山)派去干部任区长开展政权建设。
狮子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通了牙山抗日根据地与东海地区的联系。中共福山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胡家夼为福山的革命事业书写了传奇篇章。与狮子山地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流传着很多佳话。在与日伪顽的斗争中,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剧。狮子山区成为八路军战士、干部、军需供应的“三源之地”和“抗属多、干部多、烈属多”的“三多区”,胡家夼因而被称为“福山的延安”。
中共福山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现保存两个院落:北院,是田夫故居(有正屋)。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同志进出的南屋,是砖石结构,保存完好如旧,只是草房换成了瓦房;南院,正屋(即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砖石结构,保存较好,只是原来的草屋换成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