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 胶东区实行整编
联系单位:烟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环山路2号润利大厦
邮编:264003
咨询电话:0535-6732056
技术支持:水母网
邮 箱:shm@shm.com.cn
来源:《风云:胶东革命历史事件选编》2021-12-07

1938 年9 月18 日掖县沙河镇,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成立大会会场

 1938年9月,“第三军”在掖县沙河镇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它的成立,是胶东抗战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胶东抗日武装正式纳入八路军序列。

 一、“第三军”的创建

 1937年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后,中共胶东特委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将起义部队命名为“第三军”第一大队。1938年1月16日威海起义后,起义部队被编入“第三军”第一大队。随着抗日起义队伍的壮大和形势的发展,为加强对抗日武装和地方工作的领导,1月19日,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胶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军”司令部,理琪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吕志恒任副主席、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并将起义部队整编为两个大队和一个特务队。“第三军”由理琪任司令员、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第一大队,大队长孙端夫、政委宋澄;第二大队,大队长于烺、政委林乎加;特务队,队长杜梓林、指导员孙镜秋。

 1938年3月下旬,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牺牲后,由曹漫之任代理书记、林一山任“第三军”总指挥、宋澄任“第三军”政委,并决定“第三军”西进,向经济、政治条件较好的蓬莱、黄县、掖县地区发展。5月上旬,“第三军”总部由牟平经福山、蓬莱到达黄县石良集、文基姜家一带。为适应斗争的新形势,“第三军”在黄县进行了整编,将部队编为四路部队。早在4月,“第三军”总部在西进时,便将随行的第二、第五大队和特务队合编为第“第三军”第一路。将留守在文登、荣成一带的第一、第八大队合编为“第三军”第三路。5月,莱阳的“第三军”第九大队和黄县的“第三军”第三大队合编为“第三军”第四路。在蓬莱建立的抗日武装编为“第三军”第二路。

 二、“第三支队”的创建

 1938年3月8日,中共掖县县委发动了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玉皇顶起义前,中共掖县县委为了调动一切武装力量,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战线,将县内多支武装联合起来,组成“民动”。起义胜利后,将“民动”更名为“第三支队”,郑耀南任支队长。“第三支队”刚成立时,支队部按照旧军队编制设立了参谋、政治、秘书、军需、军法、军医等八大处。支队以下成立11个大队,支队部内设立特务、侦察、通讯和盐警四个直属队。“第三支队”是一支主要由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抗日的队伍。为了加强共产党的领导,支队中的军事、政治、盐务等处的领导干部均由中共党员担任,其他各处则由拥护共产党主张的民主人士担任。

 “第三支队”成立后,在全县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扩军宣传。宣传队和扩军小组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发动,全县出现了参军高潮。从3月初到<4月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支队”就从四五百人、二三百支枪,发展到3700余人枪,成为胶东各县中人数最多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三、“第三军”与“第三支队”合编

 中共胶东特委非常重视“第三支队”的巩固和发展。1938年4月10日,中共胶东特委派副书记吕志恒亲自到“第三支队”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要求“第三支队”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统一战线,巩固和纯洁部队,防止和克服军阀主义作风,废除薪饷制。5月上旬,中共胶东特委机关和“第三军”总部率部分主力到达黄县。6月,中共胶东特委派林月樵、张寰旭、秦建平、车学藻等十余名干部到“第三支队”帮助开展工作。 8 月初,由延安来胶东的新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王文、新任“第三军”总指挥高锦纯和“第三军”代表林一山同到掖县,商讨“第三支队”和“第三军”两支主力部队合编的问题。随后,派李耀文到“第三支队”任政治委员。8月12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撤销了“第三支队”番号,“第三支队”正式合编入“第三军”。“第三支队”3000余人枪被编为五个营,其中大部分被编为“第三军”第六十二团,郑耀南任团长,其余一部编入“第三军”第五十五团。

 四、党领导的胶东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序列

 1938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山东的基干部队可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队的番号》的指示,中共山东省委对山东各地抗日武装进行了初步整编,确定胶东的部队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 9 月18日,在掖县沙河镇正式宣布成立。共辖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第五十五共四个团,7000余人,高锦纯任司令员、吴克华任副司令员、宋澄任政委。11月,又整编为十九、二十一、二十五旅三个旅:十九旅辖五十五、六十一和六十三团三个团;二十一旅辖六十二和六十四团两个团;二十五旅辖六十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