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 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联系单位:烟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环山路2号润利大厦
邮编:264003
咨询电话:0535-6732056
技术支持:水母网
邮 箱:shm@shm.com.cn
来源:《马克思主义在胶东传播100周年暨胶东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研讨会》2021-12-0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49—1978)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有重大胜利又遭受比较多的曲折和比较严重的挫折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党继续探索中国自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根本的政治基础。工农业生产曲折发展,终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个时期的探索提出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政策思想,积累的实践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继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建国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的人代表大会制度条件尚不成熟,因而采取了在中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地方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的方式。当时的全国政协履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省级以下的地方没有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协商委员会。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是代表会议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的政治协商机关,代行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的职权,是地方政协的前身。

烟台市是山东省第二个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城市(第一个是济南市)。在开国大典举行前夕,1949年9月25日至28日,烟台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市府礼堂(海岸路外事办公厅)召开,出席代表110名,由中国共产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职工总会、民主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妇女救国联合会、文化教育、军队、警察、工商业、农民、医务界、烈军属、回族,以及驻境内各机关、区域等方面的代表人士组成。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市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通过了《烟台市各界代表会议组织法大纲》。会议号召全市工人、农民、其他劳动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团结一致,协助人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乌下群策群力,将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达到建设新烟台之目的会议向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致敬电,向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驻烟部队献旗、致函。会议选举路唐克为烟台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杜示远、王雨田为副主席。

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颁发《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50年代初,驻新疆人民解放军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

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让守卫在新疆的将士安心屯垦戍边,从1952年到1953年,胶东籍9338名女青年(全省1.2万名)响应祖国号召,带着革命老区的英雄传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中。她们是屯垦戌边的重要力量,她们是新疆建设兵团第一代“军垦母亲”,她们把胶东红色基因根植于天山昆仑,她们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茫茫戈壁荒原。

1953年4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联合发布命令:昼夜开放上海、青岛、烟台三个港口。

战国时代,烟台地区的芝罘等港口就是当时齐国的著名口岸。到了唐朝,设在烟台地区的登州港,已经与明州(宁波)、广州、泉州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港口,成为唐代与周边各国交流的出海要道。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烟台港成为通商口岸。1866年,烟合港南码头建成。1873年,烟台港开放后接卸的中国第一条轮船“伊敦号”。1921年9月,烟台港人工港池建成,标志着烟台港进入近代港口的行列。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烟合港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2月,烟台港务处成立。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当时在全国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自上而下地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难以进行。所以在建国初期,确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经过几年的过渡和积累,在1953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普选,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7月13—17日,烟台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一次会议召开,到会代表145人,选举出席首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名,审查处理提议案636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至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正式确立。

1955年5月25日至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烟台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市政府交际科礼堂(原芝罘俱乐部礼堂) 举行,全市各党派、团体、界别协商推举产生的69名委员出席合议。这些委员分别来自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烟台市总工会、烟台市妇女联合会、烟台市青年联合会、烟台市合作社、烟台市工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界、文化艺术界、教育界、医药卫生界、少数民族、宗教界、归国华侨等17个党团组织和界别。会议听取、讨论了中共烟台市委书记朱本正代表市委作的政治形势报告;听取、审议了李大宸作的烟台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决定,政协烟台市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民主人士的联系,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协助人民政府宣传和执行各项政策、法令,团结各界人士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烟台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共29名。朱本正为主席,王宗典、李大宸、王儒楷为副主席,陈臣为秘书长。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战天斗地,振兴农业。针对烟台地区山多地少、农业基础条件差的问题,在党组织的团结带领下,烟台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进行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先后实现了全地区粮食生产“过黄河、跨长江、超千斤”的跨越,烟台地区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

粮食生产方面,1956年1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在12年内,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的粮食亩产达到500斤,准河以南地区粮食亩产达到800斤。烟台属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当年,黄县粮食亩产达到593斤,居全省之首,成为全国首批13个粮食生产过《纲要》的县之一;1971年,烟台地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43斤,成为淮河以北第一个粮食生产上《纲要》的地区。1975年,烟台地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844斤,打赢粮食亩产“渡江战役”。1979年,烟台地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011斤,实现了亩产千斤粮的新跨越。

水利建设方面,烟台地委、行署,坚决贯彻中央“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治水方针,带领全区人民大力兴修水利,建设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37座,小型水库1581座,塘坝1万余座、扬水站5000余座,机井4万眼,总蓄水量达31.5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700万亩。1960年秋,烟台地区最大的水利项目——门水库竣工。水库面积18.4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9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5亿立方米。门水库于1958年11月1日开工建设,1960年5月大坝合龙蓄水,1960年秋枢纽工程基本竣工。后来经两次加固、两次扩容及配套工程的先后完成,该水库现在已经成为一座集抗灾防洪、农业灌溉以及观光旅游等多釉功能的大( II )型水库,是烟台市目前最大的水库。水库建设共淹没房屋29977间、耕地8660.3亩,搬迁行政村31个。

自力更生,工业图强。在资金短缺、物资匮乏、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下,烟台人民白手起家、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以钢铁、冶金、机械等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以电子、钟表、纺织、食品等为主体的轻工业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钢铁产业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缺少钢铁,烟台地区更是寸铁不产,用钢用铁只能伸手向上级要,钢铁成为烟台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1966年,烟台决定建立钢铁厂,掀起轰轰烈烈的钢铁建设大会战。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具有采矿、选矿、球团、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门类齐全的小型钢铁联合企业,简称“小钢联”。钢铁厂的建设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就地取材。240台主要设备自行制造了190台,3个热风炉用1000多块钢板的边角料精心焊接而成,有的只有手掌大小,前来参观的全国各地代表无不为之动容。1969年10月,国家冶金部在烟台召开全国地方中小钢铁工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人民日报》连续两次发表文章全面宣传介绍烟台地区兴办小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经验和事迹。

机械产业方面,1969年烟台地区革委会决定组织拖拉机生产大会战,将“莱阳拖拉机修配厂”扩建成具有年产3000台拖拉机产能的拖拉机制造厂。1970年在多个零配件厂家的配合下“莱阳拖拉机修配厂”试制成功第一台东方红——20型拖拉机。1972年“莱阳拖拉机修配厂”更名为“莱阳拖拉机厂”,同年莱阳拖拉机厂在东方红——20型拖拉机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泰山—25型中型拖拉机。

黄金产业方面,烟台地区黄金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4,黄金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10个金矿有5个分布在烟台境内。招远素有“金城天府”的美誉,1978年招远县黄金生产达到11.66万两,成为全国第一个黄金生产突破10万两的县。玲珑金矿1976年年产黄金4.3万两,被称谓为“亚洲第一金矿”,是我国第一个累计产金突破200万两的单体黄金矿山。

轻工业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烟台地区在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涌现出烟台造钟厂、烟台造锁厂、烟台缝纫机厂、烟台自行车厂、烟台罐头厂、烟台啤酒厂、莱阳绢纺厂、烟台第一棉纺厂、烟台第二棉纺厂、栖霞棉纺厂等一大批知名轻工生产企业。

致力公益,保障民生。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地区涤荡旧社会残留,全面扫盲、基础教育、大中专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齐头并进,建立起以地区医院为中心、县(市)级医院为支撑、公社卫生院为主体、辐射广大农村的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健全地、县、公社三级卫生防疫体系,形成公路、铁路、海路交通网络,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

教育事业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烟台地区掀起大规模扫盲教育高潮,持续了10年之久。1972年,烟台全面普及了小学五年制教育,成为全国最早普及小学教育的地区之一,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是全国儿童入学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卫生事业方面,先后建立起毓璜顶医院、文登中心医院、莱阳中心医院、桃村中心医院和烟台山医院5大地级医院;县(市)、公社全部建立了人民医院和卫生院;地、县(市)、公社建立起卫生防疫站和传染病防治机构;掖县(今烟台莱州)被世界卫生组织选定为全国第一批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1980年一1985年间,共举办了四次世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向国内外分享了初保体系建设的经验。

交通事业方面,1956年1月1日蓝烟铁路胜利通车,成为建国后山东省第一条新建铁路。烟台港1953年4月成为全国昼夜开放的三个港口之一,1975年12月26日,响应国家“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先后建成3个深水泊位、建设和改造6个中级泊位,并实现对外轮开放,跻身全国八大港口之列。建国前,烟台地区仅有504公里简易公路,到1978年达到6162公里,居全省第一位。

1969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铁柱子一—王永幸》的文章。

王永幸21岁参加八路军,1950年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公职回村务农,一辈子都在坚持“两个一心一意”—对党一心一意,对群众一心一意。他先后带领9户农民成立下丁家乡第一个互助组,带领21户农民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6个初级社并成高级农业合作社。为改造村里恶劣的自然环境,王永幸提出“以水为纲,山水田综合治理”的口号,带领群众劈山筑库,拦河打坝,从河滩到山顶修建了10多座水库,形成一个“三层式”的灌溉网,将14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下丁家村从一个“山是和尚头,光溜溜,地是一层皮,乱石窝”“十年总有九年旱,庄稼见种不见收”的穷山村,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国著名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的农业先进单位。《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评价说:“正是许许多多像下丁家大队的农民,在国家遭受暂时困难的关头,以苦干、拼命干的精神,肩负起富强国家的重担。”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会议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九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和党章,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地位。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完全错误的。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继续了九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