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兴 口述/彭守业 整理
上世纪50年代初,芝罘岛大疃村成立了“芝罘大疃村业余俱乐部”。我当时在村里当干部,因为喜欢戏,所以被任命为俱乐部主任。俱乐部的骨干成员有十五六人,都是些京剧及其它曲艺爱好者,其中导演有张乃嘉、陈德信、陈利章等人,琴师有安立曼等人,主要演员有刘作荣、陈世英、季卿、安邦哲、王荣恩、张淑娟、安欣舫等人。我们借用东陈祠堂的客屋做排练场,排演了多出歌剧、评剧、吕剧及小剧,成了当时烟台市数一数二的村级文艺队。
1952年,烟台市文化部门要求各区选送节目到市里参加汇演。上级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当时国家刚颁布了《婚姻法》,于是俱乐部决定排练宣传《婚姻法》的评剧《小女婿》。《小女婿》的剧情是:村妇罗寡妇为了传宗接代,托媒婆“成快腿”给自己还尿炕的儿子找媳妇。经“成快腿”张罗,杨发两口子同意将女儿香草嫁到罗家。但香草正与青年田喜谈恋爱,坚决不同意父母的安排,经过斗争,最终香草和心上人喜结良缘。很明显,这样的剧情是很符合时代要求的。
我和导演张乃嘉很快物色好了大多数演员,小女婿由陈泽禄饰演,香草由刘作荣饰演,田喜由王荣恩饰演,“成快腿”由妇女主任季卿饰演,杨发由安邦哲饰演,香草妈由陈世英饰演,唯有罗寡妇一角,迟迟没找到合适人选。后来季卿向我推荐自己的弟媳、夜校教师刘永芝,说刘永芝不仅会唱,还有文化,肯定行。让刘永芝出来演,我有顾虑,因为刘永芝的丈夫去世了,让寡妇演寡妇,恐怕不太好。我当时20多岁,实在不好意思去找她,但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请刘永芝,不料刘永芝一口答应下来。演员找齐后,就进入了紧张的排练阶段。由于进剧组晚,刘永芝背台词、唱词的压力很大,导演张乃嘉的脾气又急,逼得她抓紧一切时间练习,烧火时也用烧火棍敲打着地面说和唱。
参演这部剧的演员阵容较强,基本功扎实,无论是说词还是唱曲都很到位,其中季卿的表演最为出色,她把过去那种唯利是图的媒婆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刘永芝的表演也颇受称道。后台的剧务人员也不简单,无论是拉弦的,还是打响的,都表现了较高水平。《小女婿》排好后,首先在村里进行了试演,村民们评价很高。年终在市里进德会参加烟台市文艺汇演,得了个一等奖,获得100万元钱(相当于后来的100元)的奖励。当时有的评委和观众看了以后,不相信农民俱乐部能演出这么高水平的评剧,还有人认为季卿是专业演员。
从市里回来后,俱乐部用奖金购置了一些道具和大幕、二幕,请烟台市文化馆书法家刘书傲在大幕上书写了“烟台市第四区芝罘大疃村业余俱乐部”16个大字。后来《小女婿》一剧又在本村、海军炮校、光陆大戏院、迟家等单位和村演出几十场,一直演到1957年,周围村都演遍了,观众达两万多人,有的人一连看了好几场还意犹未尽,有时谢幕了,观众还不走。时间转眼过去了60多年,我也快90岁了,但始终忘不了《小女婿》的演出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