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抗日武装起义
天福山起义后,中共胶东特委继续发动抗日武装起 义。1938 年 1 月初,共产党员林一山与正在威海组织抗日武装的孙端夫、袁 时若、孙明光(孙玺祺)、赵野民等人取得联系,并找到国民党威海卫行政 区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孙明光的胞兄)商谈抗日。随后,理琪等也到威海, 布置起义事宜,继续做孙玺凤的工作。当孙玺凤同意理琪提出的条件后,胶 东特委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月15日凌晨,党员、“民先”队员及部分学 生、农民共 100 余人分别从文登县大水泊、沟于家和威海郊区的羊亭等地赶 到,同威海市区的人员汇合于指定的地点,配备了理琪与孙玺凤谈判所得到 的 100 多支枪及其他军用物资,组成了一支人民抗日武装。1 月 16 日,起义 部队在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院内召开大会,理琪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大 家到农村去发动、组织民众,开展武装斗争,联合一切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 保卫家乡,保卫胶东。当日下午,起义部队向文登县沟于家村转移,后被编 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威海抗日武装起义的成功,壮大了 胶东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筹备会成立
1941年1月16日,根据山东省参 议会的指示,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筹备会在栖霞县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 生了筹委会委员 13 人,林一山、刘维和、张修己、曹漫之、于己午、王甫为 常务委员,林一山任主任,刘维和、张修己任副主任。
烟台市获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
改革开放后,烟台市军民加大落实 双拥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力度,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地方政府积极为部 队建设创造良好条件,配合部队搞好调整、精简等重大任务,妥善安置部队 转业退伍军人,落实各项优抚政策;驻军部队以振兴烟台为己任,积极支持 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通过共同努力,全市军民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 有烟台特色的双优工作路子,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1991 年 1 月 16 日,烟台市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双拥模范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