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前夕,为纪念抗战八年牺牲在胶东大地上的20850名烈士忠骨,胶东区党委、胶东区临时参议会、胶东区行署、胶东军区倡导建立“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在胶东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群众团体组成的建塔委员会的领导下,该塔从1945年5月1日动工,到8月15日建成,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在栖霞英灵山举行落成典礼,胶东军民近10万人参加。该塔位于英灵山之巅,高21.37米,塔座上刻着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序文,塔身正面镌刻着“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其他3面刻着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5716名烈士的英名。后来又相继建成“烈士名垂千古塔”“录名塔”等4座塔。
1944年,胶东临参会关于募捐建塔的倡议
1945年,胶东抗日烈士塔筹建处聘请书
烈士纪念碑募捐收据
胶东行政公署给建塔委员会的信件
此组现存烟台市档案馆,由王景文捐赠。
各级单位给建塔委员会的信件
1947年7月,胶东建塔委员会办公处制定的《经费开支结算表》
1947年7月,胶东建塔办公处三年来各种英雄、模范、人民功臣登记簿
1931年,烟台地下党员孙正泰赠送给丛烈光的《论反对派》现存烟台市博物馆。丛烈光(1909—2009),山东省荣成市宁津镇后店子村人。1934年起,先后任中共荣成特支书记、中共北海地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掖县县委书记、中共西海地委代理书记、中共青岛工委书记、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等职。 1982年离休。1931年,烟台党组织遭到破坏,地下党员孙正泰到荣成发展丛烈光入党,赠送给他的书籍。
于业功烈士1933年的日记本现存中共福山区委党史研究室。于业功(1912 - 1941),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奇章人。1938年2月,日军侵占福山,国民党县长李树森弃城携眷逃跑,其内弟陈昱代理县政,于业功受命“策反”陈昱。陈昱接受改编,把伪保安队改编为“三军一路福山别动总队”,同时成立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很快解体)。1939年1月于业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任中共福山县委宣传部长。1941年2月18日,被陈昱部逮捕,当晚被秘密杀害。
郝斌烈士1934年的日记本现存蓬莱革命烈士陵园。郝斌(1915 - 1944),原名郝铭才,山东蓬莱马家沟村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组织蓬莱第三区“乡校”百余名队员参加蓬莱武装起义,后调任蓬莱县保安大队政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到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主编《前线报》,不久,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十四团政治处宣传股长。1944年8月13日,为争取盘距在蓬莱的伪警备大队长郝铭传弃暗投明,与姚琪等人赴蓬莱城谈判,遭扣押,后被活埋,时年29岁。
杜深如烈士1938年的日记本现存龙口市档案馆。杜深如(1916 - 1939),山东黄县小栾疃村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龙口发起学生运动,组建进步文化团体“磨砺社”,创办《磨砺周刊》。1939年9月,调北海地委宣传部工作,后调任胶东大众报社编辑。1939年12月10日,胶东区委党校、胶东大众报社机关在掖县河南村被日伪军包围,突围中,他身负重伤。为掩护同志,他故意暴露自己,把身上仅有的两颗手榴弹投向敌人时,被敌密集的子弹射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此日记本为杜深如1938年所用,除撰写的文章和记事外,还抄录了当时报刊上的一些文章、通讯以及一些抗战歌曲等。
抗战时期,于克恭烈士使用的皮箱
现存烟台市博物馆。1934年,于克恭曾去天津北方局请示工作,返回时携带此皮箱,后一直带在身边,直至牺牲。(详见本丛书《先导》之“于克恭”)
抗战时期,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于烺使用的《辞源》
现存烟台市博物馆,共三册。于烺(1903 - 1940) ,字炳斋,山东省文登市大水泊镇井南村人。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天福山起义中,为筹集经费献出大部分家产。先后任胶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中共胶东区委执行委员。1940年秋,掖县部分党员群众反映其有贪污腐化和阶级路线不清等问题,10月21日被枪杀。1985年5月13日,中共烟台市委为其平反,肯定他对创建胶东革命根据地做出的贡献。
迟健民烈士的笔记本、字帖和砚台
现存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迟健民(1908 - 1942),山东蓬莱莫家庄村人。1934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留在北师大第一附小任教员。抗战爆发后,回到蓬莱,参加蓬莱县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3月,创办以培养革命后备力量为主要任务的抗日中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以蓬莱中学为基础创立蓬(莱)黄(县)联中,任教导主任。1942年12月7日,日军包围迟健民所在的荣成县神道村,威逼群众交出八路军。为救护群众,他挺身而出,面对残暴的敌人,始终没有透露半点机密,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抗战时期刘暖烈士使用的钢笔和裹腿
现存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刘暖(1918-1943),招远香沟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发展60多名共产党员。当时刘暖负责统战工作,争取到一批地方爱国人士加入抗战队伍。1943年3月,刘暖与战友在平北县大田一带的一个山坳里召开地方抗战干部会议,因叛徒告密,被日伪军包围,不幸牺牲,年仅25岁,时任胶东军区西海统战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郑玉美大儿子王福礼烈士使用的包
郑玉美的大儿子王福礼,1944年10月参军,在攻打青岛崂山战役中牺牲.1955年部队找到郑玉美,将王福礼的遗物转交给她,这是其中一件,上面还沾有烈士的血迹。
抗日战争时期,郑玉美的二儿子王福义烈士使用的包袱
郑玉美的二儿子王福义1944年参军,曾多次负伤,逝世后被追认为烈士。
郑玉美获得的扩军奖章
郑玉美先后把三个儿子送进人民军队,为表彰她的义举,1945年烟台市政府为她颁发此奖章。国民党进攻胶东时,在敌保长多次追查下,郑玉美冒着生命危险把奖章缝进鞋子里保存了下来。
有关王彩春烈士的通讯报道
胶东军区“特等劳动模范”王彩春烈士使用的钢笔
此组现存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王彩春(1922 - 1945),海阳留格庄彩春泊村人。1942年6月参军,先后被授予“架桥模范”、“战斗模范”称号。1945年2月21日晚,在讨伐投降派赵保原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战后,被胶东军区司令部追认为“特等劳动模范”,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决定,将他的家乡大庄村改名为彩春泊村。1946年,烈士遗骨迁葬至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与战斗英雄任常伦、爆破英雄王克山合冢为“三英墓”。
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的鞋子
现存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详见本丛书《先导》之“夏侯苏民”)
栾廷有烈士使用的钢笔
现存烟台市博物馆。栾廷有,原名栾哲夫,山东烟台人。1941年在烟台从事敌后工作,1944年入党。1947年被捕后牺牲于烟台。
纪念辛冠吾牺牲专版现存烟台市档案馆,由王景文捐赠。1946年1月,国共两党停战令颁布后,国民党反动派仍不断制造摩擦。5月20日,济南军调处执行部高密第二十一交通小组中共代表辛冠吾由高密乘火车返部述职,路经蔡家庄车站时,被国民党赵保原部绑架。敌人对其严刑拷打,辛冠吾宁死不屈,最后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为纪念辛冠吾,《大众报》发布专刊,刊有当时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林浩、曹漫之、许世友题词。(详见本丛书《先导》之“辛冠吾”)
李人之烈士小传
现存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恭文善烈士使用的文件袋
现存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刘毓泰烈士使用的军用水壶
现存烟台市档案馆。刘毓泰(1913 - 1947), 1937年11月参加革命,1947年在蓬莱战斗中牺牲。
张伯讷烈士使用的子弹带
现存烟台市档案馆。张伯讷(1924 - 1947),1942年参加栖霞子弟兵团, 1947年9月被国民党杀害于栖霞东泊子村,年仅23岁。
胶东“刘胡兰”--解文卿使用的纺车和篮子
现存胶东地区武装革命斗争纪念馆。解文卿(1929-1947),莱西县义谭店村人, 16岁从事革命,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妇救会长。1946年,蒋介石向解放区疯狂进攻时,她带领妇女帮助烈军属搞生产,给部队做军鞋、洗被服,被胶东军区授予“支前模范”。1947年秋,还乡团为逼迫她说出村里党员情况,将其吊在房梁上,用木棒打、腊条抽,解文卿的手臂和腿全部被打断,敌人又在她血肉模糊的身上撒盐,用木棒别掉她的牙齿。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她没泄露一点信息,最后被活活烧死,牺牲时年仅18岁,被誉为“胶东刘胡兰式英雄”。这个纺车和篮子是她生产、支前时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