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自从有了共产党,党员和党组织的发展就一直处于隐蔽分散、多头领导、多渠道发展的状态。1933年3月,中共胶东特委在牟平县刘伶庄成立,从此胶东共产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一、胶东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展
1921年秋,中共一大后不久,中共中央局就派王荷波、邓中夏到烟台开展党的活动。1923年烟台海军学校学生郭寿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24年创建了中共烟台组,标志着胶东地区开始有了党的组织。此后,在外地入党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胶东,分别以烟台和莱阳为中心,开始了撒播革命火种的工作。1925年11月,中共党员宋海艇由济南回到家乡莱阳,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建立农民协会组织。1927年秋,中共党员徐约之由武汉回到烟台,在益文商校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小组。 1927年12月,在上海暨南大学学习的中共党员李伯颜和在济南的中共党员孙耀臣,受党组织派遣一起回到莱阳,开展民运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了莱阳县前保驾山村支部。
1928年2月,中共党员宋海秋在莱阳县石龙沟村建立了党支部。同年3月,李伯颜在莱阳县水口村建立了胶东第一个党的县委——中共莱阳县委员会,并与中共山东省委接上了关系。
1928年春,徐约之、延伯真在烟台建立了中共烟台支部,11月改为烟台特支。
1929年3月,中共蓬莱支部建立,隶属烟台特支。
1930年春,中共烟台临时市委建立,4月中共山东临时省委将中共烟台临时市委改为中共烟台市委,以加强烟台市党的工作。同年9月,中共荣成特支建立,隶属烟台市委。
1930年秋,中共掖县县委建立。
1931年9月,栖霞县的李子民经莱阳籍共产党员孙洪章(1928年入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2月在栖霞县寨里乡北洛汤村建立了党支部,任书记。
1932年1月,中共烟台市委改称中共烟台特支。4月,中共烟台特支借刘珍年部队修械所由烟台迁往掖县的机会,派修械工人、共产党员张凤鸣随修械所前往掖县,同中共掖县县委取得联系。张凤鸣传达了烟台特支关于成立特务队,发展党的基干武装,准备武装暴动和安排党员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意见。根据工作需要,经中共掖县县委书记郑耀南提议和中共烟台特支批准,成立了中共掖县特别支部,张凤鸣任书记,陈子尚任组织委员,鲍健任宣传委员,郭欣农任秘书。掖县县委与掖县特支并存,分别接受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烟台特支领导。
1932年2月,海阳县北江村人宋竹庭由海阳县驾马沟村人、共产党员于云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牟平、海阳两县交界地区发展于俭斋、宋桂平等人入党。2月中旬,在北江村成立了中共牟海特别支部,宋竹庭任书记。8月,中共山东省委派王心一、鲁自嘉到牟海边区,以中共牟海特支为基础,在海阳县夏村镇成立了中共牟海县委,王心一任书记,宋竹庭任组织委员,鲁自嘉任宣传委员。11月,中共牟海县委因组织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活动被敌人发现,国民党海阳县当局逮捕了王心一,宋竹庭、鲁自嘉被迫转移,牟海县委遭破坏。随后,于俭斋、刘经三(详见本丛书《先导》之“刘经三”)等又在牟平县第十区老鸦庄成立了中共牟平特别支部,继续开展斗争。
1932年5月,中共青岛市沧口区委委员、宋哥庄小学党支部书记、共产党员张静源(详见本丛书《先导》之“张静源”)因参与领导青岛日本富士纱厂工人罢工被人告密,遭国民党青岛市警察局通缉。张静源脱险后,经中共山东省委同意,由宋哥庄小学教导主任、共产党员宋继先(莱阳县人)和教师王锡侯介绍到了莱阳,并很快与莱阳地下党员接上了关系。他在万第、水口等地展开对莱阳、海阳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工作。张静源以“保守党的秘密,服从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按时到会,交纳党费”为标准,先在褚家疃发展谢明钦、孙奭平、战立山、徐元义为共产党员,后在灵湖小学以教学为掩护,先后在万第、水口、灵湖等小学、莱阳中学、省立莱阳乡师及莱阳、海阳边区的农村,建立和恢复了党的组织。7月底,按照山东省委交通员马巨涛(坊子铁路小学教员)送来的省委指示,张静源在海阳县新庄头村召开会议,重新组建了中共莱阳县委,张静源任书记,刘松山任组织委员,宋化鹏任宣传委员。同年8月,为开辟海莱边区党的工作,张静源由刘松山、王之凤介绍,到海阳县石马滩头村的香山小学任教,吸收发展党员。到10月,莱阳、海阳已发展党员100多名。11月,中共海莱特支在海阳县大黄家村成立,张静源兼任书记,宋化鹏、刘松山、孙奭平任委员。到1932年底,莱阳县委领导下的党组织已扩大到莱海、牟海、莱栖、莱招边界部分村庄。
1933年1月,中共牟平县委在牟平县十区归仁村成立,刘经三任书记,宋绍九、于子聪任委员,主要活动在冯家、水道、黄疃、尺坎一带。
到1933年2月,除青岛外,胶东地区分别建立了中共烟台市委、文登特支、莱阳县委、掖县县委、牟海县委、牟平县委等直属山东省委领导的中共地方组织。由于当时党的活动处在地下秘密状态,各组织之间几乎不发生横的联系,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必然制约胶东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共胶东特委的建立
为加强对胶东地区党的工作的指导,早在1931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在《山东省委工作计划大纲》中就提出“整顿所属各县工作,准备成立中共胶东特委”。1933年1月底,张静源以回家探亲为名,赴济南向省委汇报了莱海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及工作开展情况。新成立的山东临时省委按照中共中央“三倍扩大党的组织”的决议精神,指示张静源在莱阳党组织发展的基础上,以莱阳为中心,将党组织向胶东各县发展,待时机成熟即建立中共胶东特委。
张静源按照省委指示精神,偕妻子李淑德去牟平县刘伶庄,与宋绍九取得联系。之后,又与刘经三取得联系,张静源与刘经三经过周密策划,在牟海交界的霄龙寺建立了党的秘密联络站,对外称霄龙寺鸡鸭公司。秘密联络站的任务是印制和保存党的文件,密藏和转送枪支弹药,与胶东各地党组织进行联络。3月,张静源与刘经三在刘伶庄建立了中共胶东特别委员会,张静源任书记,刘经三和刘松山为委员,领导莱阳、牟平、海阳、招远、文登、荣成、栖霞、蓬莱、黄县、福山等县的党组织。从此,胶东各地共产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走上了统一领导、协调发展的道路。
1933年夏初,中共山东临时省委遭破坏,中共胶东特委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张静源即北去天津,与中共中央北方代表取得联系。回莱阳后,按北方代表指示精神,在莱阳县水口村成立了中共莱阳中心县委,张静源任书记。因中共胶东特委与省委失掉联系,因而由莱阳中心县委领导胶东各县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中心县委领导下,各县党组织蓬勃发展,仅莱海地区党员就发展到900多名,建立了100多个党支部。
为开辟莱阳、招远边区党的工作,1933年夏,莱阳中心县委组建了中共招莱边区特别支部(招远县称为招远特别支部),李厚生任书记,特支下设莱阳边区委和招远边区委。在特支的领导下,到1934年初,东到毕郭、孙家庄(栖霞县西边村庄),西到掖县“四大涧”,南到莱阳北部的马连庄,北到招远东北部的西疃补庄,在方圆7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40多个村庄有了共产党组织。当时这一带被人们誉为“小苏区”。
1933年10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静源被混进党内的分裂分子徐元义(当年11月被党组织处决)杀害,第一届中共胶东特委遭破坏。张静源被害后,胶东各县党组织失去核心领导。11月中旬,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刘经三在文登乡师主持召开胶东七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一)立即派刘经三去北平、天津寻找党的关系;(二)未成立县委的县立即成立起来。12月,刘经三在北平通过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同乡王心一,同中共中央北方局接上了关系。1934年1月,根据刘经三的请求,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常子健(陕西省米脂县人,又名常学恭)随刘经三来到胶东。2月,在文登县建立了第二届中共胶东特委,常子健任书记,宋竹庭、刘经三、张连珠(详见本丛书《先导》之“张连珠”)、李厚生、刘松山、邹恒禄(又名邹青言)、刘振民等为委员。此后,即1934年3月至7月间,根据七县党组织代表联席会议的要求,先后成立了中共文登县委、中共牟(平)福(山)边区委、中共海阳县委。 1934年8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的介绍,中共胶东特委转归代行省委职权的共青团山东省工委领导。8月15日,共青团山东省工委发出指示,认为胶东方面武装暴动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要求中共胶东特委立即组织武装暴动,并提出三条具体要求:(一)将特务队改称游击队;(二)在昆嵛山一带创建新苏区,作为游击根据地;(三)游击队在解决了几个敌人区公所或地主武装机关之后,立即召开群众会议,组织群众参加反对地租、捐税和高利贷的斗争。并提出成立代表会议政权,由农民自己组织游击队,杀逐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反动官僚。
根据共青团山东省工委的这一指示,中共胶东特委在莱阳、海阳等县建立了几支小型武装游击队,开展了几次武装斗争。特委书记常子健也曾计划通过发动抢盐斗争扩大为游击运动。但这项斗争刚刚开始不久, 1934年9月23日,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刘经三、张连珠、李厚生在文登县崮头集宿店时被捕,后转押济南。中共胶东特委委员遭捕后,特委书记常子健去了青岛,本届中共胶东特委遂告解体。刘经三、张连珠、李厚生被押济南后,在韩复榘审问时,三人假称宿店相遇,并不认识。为了保存力量,刘经三公开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使张连珠、李厚生二人得以具保释放。
1935年1月,张连珠、李厚生从济南获释后,途经青岛找到共青团山东省工委,汇报情况并请示今后工作。随后返回胶东,继续组织和领导胶东地区党的工作。他们根据团省工委的指示,于1935年1月,在文登县重新组建了以张连珠为书记的第三届中共胶东特委,委员有刘振民、邹恒禄、曹云章等。新的一届特委成立后,特委书记张连珠便到荣成县寻山一带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抗高利贷的斗争。然后和特委其他成员一起在昆嵛山东麓积极开展工作。这届特委的主要工作,就是经过10个月的组织准备,发动、领导了声势浩大的胶东农民武装暴动,俗称胶东“一一·四”暴动。
第三届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后不久,团省工委便于1935年4月27日遭到破坏,中共胶东特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中共胶东特委仍然按照团省工委关于举行武装暴动的指示,加紧进行暴动的准备工作。他们一面在昆嵛山区组织抗捐抗税斗争,发动群众,一面学习从红军方面找来的小册子,研究战略战术,开展游击活动。1935年夏,中共胶东特委在荣成县石岛党的地下联络站“新亚药房”开办军政训练班,培养暴动骨干。1935年农历八月至十月上旬,特委先后在牟平县滩上村岳姑殿、烟台南郊果园、文登县南水道召开了三次扩大会议,基本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暴动的想法。11月18日(农历十月二十三),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村天寿宫召开军政联席会议,确定了暴动计划。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暴动分东西两路全面展开,但在国民党军队的血腥镇压下很快失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兼暴动总指挥张连珠、副总指挥程伦等被俘就义。大部分暴动队员被打散,仅有于得水(详见本丛书《先导》之“于得水”)、王亮等率领30余名暴动战士转入昆嵛山区,以昆嵛山为依托,坚持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三、中共胶东特委的重建
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胶东党组织受到重大损失,与上级党组织也失去联系。1936年1月,经在河南工作的共产党员邓汝训(文登县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交通员)介绍,共产党员理琪(详见本丛书《先导》之“理琪”)从上海辗转来到胶东,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工作。4月,理琪在文登县沟于家村成立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理琪任书记,刘振民、邹恒禄等任委员。为了恢复和发展胶东党组织,总结“一一·四”暴动的经验和教训,理琪深入基层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于6月亲自撰写了《胶东特委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这封信,从思想、政治、组织、军事等方面总结了过去阶段胶东党的工作,分析了当时的斗争形势,提出了近阶段胶东党组织的任务,这封信秘密下发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对胶东党组织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1936年8月,理琪为了寻找上级党组织的关系,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秘密迁往烟台市,与中共烟台工委书记吕志恒(详见本丛书《先导》之“吕其恩”)取得联系,并通过他与中共中央北方局接上了关系。10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胶东临时特委改为胶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12月,由于叛徒出卖,胶东临时工委机关被破坏,理琪和组织委员邹恒禄等六人被捕并被押往济南。 1937年2月,胶东临时工委机关迁往威海,吕志恒任书记。
1937年12月,理琪在济南出狱,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指派回到胶东后,在中共胶东临时工委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以理琪为书记、吕志恒为副书记的中共胶东特委。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第三军”),胶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装。1938年2月13日,“第三军”奔袭被日伪占领的牟平城,与日军激战于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
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在雷神庙战斗中壮烈牺牲后,中共胶东特委率领“第三军”总部转战文登、牟平地区,在牟平县马石店(今属乳山市)召开中共胶东特委会议,推举曹漫之(详见本丛书《先导》之“曹漫之”)代理特委书记,并决定西进蓬黄掖,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上旬,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到达黄县境内。6月初,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指示,中共胶东特委及“第三军”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健全了领导机构,王文(详见本丛书《先导》之“王文”)任书记,林一山(详见本丛书《先导》之“林一山”)任宣传部长,吕志恒任组织部长,高锦纯(详见本丛书《先导》之“高锦纯”)任军事部长,柳运光任统战部长,于克恭(详见本丛书《先导》之“于克恭”)任民运部长,林乎加(详见本丛书《先导》之“林乎加”)任青年部长,李紫辉任妇女部长。高锦纯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三军”总指挥。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胶东地区的抗战局面迅速打开,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在蓬莱、福山、掖县、黄县等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各种群众抗日团体也都建立健全起来,1938年8月,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第三支队”)编入“第三军”,9月,“第三军”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12月,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简称“第五支队”),抗日武装得到统一,中国共产党在胶东人民中确立了抗日战争领导核心的地位。1938年8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在中共胶东特委的基础上组建胶东区委,以加强党对整个胶东的领导。12月,根据山东分局指示,中共胶东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掖县葛城村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胶东区委员会,中共胶东特委随之撤销,胶东的党组织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